上一周船舶市场及行业动态(2025-7-6-~ 2025-7-13)
发布时间:
2025-07-14 09:39
1. 首单官宣!象屿海装进军大型船市场
日前,象屿海装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斩获首份 21 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Newcastlemax 型)建造订单,标
志着公司产品向着更高载重、更加绿色拓展,有力回应了“绿色航海,向新图强”的航海日主题。这份订
单来自日本船东洞雲汽船(Doun Kisen),总计 2 艘,新船计划在 2027 年交付。这批新船将采用传统燃料,
预估单船造价约为 7500 万至 7600 万美元,交易总金额将达 1.5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91 亿元)。作为
参考,目前一艘 205000-210000 载重吨 Newcastlemax 型散货船新船造价为 7700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8000
万美元相比下降约 4%。
本次签约的 21 万吨级散货船总长 299.95 米,型宽 50 米,型深 25 米,具有载重吨位大、经济性强、操控
性能优越、节能优势明显的特点,是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主力船型。象屿海装将针对该项目采用更高效
的主机方案和节能设计,致力于打造符合国际最新规范、性能指标领先的精品船舶,进一步满足全球船东
对碳排放控制与燃油效率的高要求。将集成应用多项节能减排技术,如通过应用高效螺旋桨、创新节能附
体及新一代线型优化设计,显著降低主机功率需求与燃油消耗;配备主机废气脱硫装置(EGCS)和压载
水处理系统(BWMS),使硫氧化物排放满足 ECA 区域要求;主辅机配置 SCR 脱硝系统,满足氮氧化物
排放 T3 要求及船舶设计能效指标第三阶段的要求。
这份订单刷新了象屿海装的造船纪录。据了解,象屿海装目前以建造 10 万吨以下环保节能中小型散货船、
油船、中小型不锈钢/特涂化学品船以及其他工程船为主。象屿海装此前建造的最大船舶为 82000 载重吨
Kamsarmax 型散货船。此次订船的船东洞雲汽船是象屿海装的“老客户”。双方合作历史要追溯到 2018
年,当时在国内外船舶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洞雲汽船首次在象屿海装签订 4 艘 63500 载重吨散货船和 2
艘 82000 载重吨散货船。而在此之前,洞雲汽船基本选择在日本进行造船。
洞雲汽船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船东之一。根据 VesselsValue 的数据,洞雲汽船旗下拥有并运营船队约 150 艘、
总价值 101 亿美元,涵盖各型散货船、油船、LNG 运输船、集装箱船、LPG 运输船和汽车运输船。截至
目前洞雲汽船在建新船共计 17 艘,其中多达 11 艘由象屿海装建造,包括 8 艘散货船和 3 艘化学品船;此
外还有恒力重工建造的 4 艘散货船和黄海造船建造的 2 艘化学品船。另外截至 2025 年 6 月,象屿海装累
计接单 214 艘,已交付 121 艘,仍在手 93 艘,在手订单载重超过 500 万吨,64000 载重吨散货船和中小型
不锈钢化学品船两大主力产品手持订单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2. 9 亿新订单!黄埔文冲支线箱船重返希腊市场
近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联合中船贸易,与希腊航运巨头 Latsco Shipping 正式签署 2+2 艘黄埔文
冲自主研发的“鸿鹄”1900TEU 支线箱船订单。此次签约标志着黄埔文冲自主研发的 “鸿鹄”系列支线
箱船时隔多年后重返希腊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支线箱船领域的龙头品牌地位。
据此前外媒报道,这批新船造价约为每艘 3100 万美元,采用常规燃料,预计将于 2027 年交付。备选订单
全部确认生效后,订单总金额将达到约 1.2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90 亿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1800-2100TEU 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 3200 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3150 万美元下滑 2%。
Latsco Shipping 作为希腊航运界的领军企业,运营一支由 30 余艘船舶组成的多元化船队,包括 14 艘成品
油船、6 艘气体运输船、4 艘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2 艘 LNG 运输船和多艘散货船,业务范围广
泛覆盖全球主要航线。
黄埔文冲自主研发的“鸿鹄” 1900TEU 支线箱船,是公司在支线集装箱船领域的“明星产品”,累计订
单达 42 艘,已成功交付 30 艘,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该船型融合了绿色、智能等先进造船理念,通过总
体布置优化设计,有效减轻船体重量,大幅提升载重量和货物装载能力。同时,针对营运工况进行船型线
型的多吃水、多航速优化,适用于区域性运营、多挂港、装卸频繁的要求,提高了船舶综合经济性,具有
广泛的市场适应性,高度契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不包含最新订单在内,目前黄埔文冲手持订单共计 111 艘 468 万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 55 艘、散货船 22
艘、LPG 船 14 艘、多用途船 10 艘、海工船 4 艘、其他船舶 6 艘,交船期排至 2029 年。
3. 再获箱船订单!HD 现代三湖百日接单 247 亿元
7 月 8 日,韩国 HD 现代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 HD 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一家大洋洲地区船东签订了 4
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这 4 艘 13000TEU 集装箱船将在位于全罗南道灵岩郡的 HD 现代三湖建造,计划在
2028 年年底前陆续交付。合同总金额为 8348 亿韩元(约合 6.1 亿美元、43.7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单船
造价 1.525 亿美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13000/14000TEU 传统燃料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 1.51 亿美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HD 韩国造船海洋没有透露船东方面的具体信息,但据外媒消息,这份订单来自韩国长
锦商船,新船将由韩国最大海运公司 HMM 租赁。
这也是 HD 现代三湖今年以来承接的第三批集装箱船订单,从而使其今年承接的集装箱船订单达到了 10
艘。4 月 28 日,HD 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希腊船王 Evangelos Marinakis 旗下的核心航运公司 Capital Maritime
签订了 4 艘 8400TEU 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 5.6 亿美元(约合 40.4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单
船造价 1.4 亿美元,将在 HD 现代三湖建造,计划在 2028 年 6 月底之前陆续交付。5 月 30 日,HD 韩国造
船海洋宣布,与签订了 2 艘 8400TEU 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为 3868 亿韩元(约合 2.8 亿美元、
20.2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单船造价 1.4 亿美元,将在 HD 现代三湖建造,计划在 2028 年 6 月底之前交付。
值得关注的是,HD 现代三湖在今年第一季度“零接单”的情况下,进入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开始发力,迄
今为止连续接获了多份新船订单,共计 23 艘、34.5 亿美元(约合 247 亿元人民币)。除了上述 10 艘集装
箱船外,还包括 2 艘原油运输船、5 艘大型 LNG 船、6 艘 15.7 万载重吨苏伊士型原油运输船。
今年年初,HD 现代三湖确定的全年接单目标为 45 亿美元。截至目前,HD 现代三湖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
订单金额已达到全年接单目标的约 76.7%,而这仅仅用了不到 100 天的时间。
包括最新承接的 4 艘集装箱船在内,HD 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达 80 艘、111.1 亿美元
(约合 797 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全年接单目标 180.5 亿美元(约合 1320 亿元人民币)的约 61.5%,其中
LNG 运输船 5 艘、LNG 加注船 6 艘、集装箱船 48 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2 艘、油船 11 艘、LPG/
液氨运输船 8 艘。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HD 现代三湖能在短期内连续揽获大批新船订单,得益于该公司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
和船坞周期的大幅缩短,从而腾出了更多船位,为承接后续订单创造了机遇。就在 6 月 11 日,HD 韩国造
船海洋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 HD 现代三湖去年 9 月承接的万海航运 4 艘 8700TEU 集装箱船的交付时间,
由 2027 年 5 月 15 日更改为 2026 年 11 月 30 日,提前了近 6 个月。
4. 武昌造船系列 18500DWT 油化船一船开工一船下水
7 月 9 日,由中船集团武昌造船为希腊 Athenian Sea Carriers 公司建造的 18500DWT 成品油/化学品船系列
船 9 号船顺利开工,3 号船顺利实现下水节点。船东现场经理 Constantin Voicu、英国劳氏船级社、武昌造
船各部门负责人出席 9 号船开工仪式。
作为 18500DWT 系列船型的第九艘,武昌造船充分总结前八艘船的建造经验,结合产线流水设计特点,优
化舾装件安装流程,持续提升预舾装率,并对建造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本系列船设置 12 个特涂货油舱,
实施船台特涂作业有效缩短建造周期并降低建造成本。
在设计阶段,武昌造船对该船进行全工艺流程风险识别,将安全、质量要求及风险防范措施全面落实到设
计和生产环节,同时积极采纳船东、船检等各方的专业建议,不断提升建造效率,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后续武昌造船将发挥“四位一体”功能及优势,不断实现设计、生产和管理一体化,持续做好本系列船的
技术更新工作,加强精益管理,全面推进产品建造进度,确稳步实现中小型化学品船舶的批量化建造。
同日,系列 3 号船顺利实现下水节点。
今年以来,武昌造船持续以精益管理推动精益生产,通过“成组”“均衡”“流动”等核心技术赋能船台
“三总段、三阶段”模式平稳运行,运用“区域化、模块化”施工理念,实现生产效率和物量产出的快速
提升,该系列船各节点的顺利实现就是武昌造船持续推进船台生产流水线的成果体现。
在该系列船建造过程中,项目部充分发挥型船建造优势,统筹优势资源,积极固化管理成果,从生产流程、
施工工序和工艺改善等方面不断发力,针对货舱特涂施工、模型舱壁加工、箱冷安装等重难点项目,开展
油化船船台特涂工艺改进、货油泵安装技术攻关、不同板厚槽型舱壁先焊后压工艺以及轴系工艺改进等;
推广应用活络墩快速定位,总段、区域管前移至总组阶段安装,首次在舷侧小曲面位置使用自动焊,提升
焊接质量和效率,实现了船台周期的不断缩短。据悉,3 号船船台周期较 1 号船缩短了 12%,特涂周期缩
短 18%。
值的一提的是,面对持续高温天气的考验,武昌造船全体职工和船东、船检紧密配合,斗酷暑、战高温,
以坚韧意志和实干担当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实现。目前,该系列船 1 号船正在
试航阶段,2 号船正在系泊试验阶段,4 号船和 5 号船正在船台搭载阶段,6 号船、7 号船和 8 号船正在分
段制造阶段。
下一步,项目部将全力加快系泊试验和试验试航等工作,确保船舶按期顺利交付。
5. 收官!东南造船交付英国船东 18500 吨油化船
7 月 10 日,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建造的 18500DWT 油化船(DN18500-4)顺利交付。至此,公司为英国
船东建造的 18500DWT 油化船(DN18500 系列)圆满收官。
该型船总长 149.8 米,型宽 22.8 米,型深 12.7 米,设计吃水 8.5 米,主要用于运输满足 IBC 规范要求的试
装闪点≤60℃的成品油、植物油和散装化学品(II 类和 III 类),具有浅吃水、大舱容的特点,满足无限
航区要求。该船采用甲醇双燃料预留设计理念,满足 IMO Tier III 排放标准,未来可改造升级使用清洁能
源甲醇燃料运行。在节能高效方面,该船安装了两台由芬兰 NORSEPOWER 公司生产的转子风帆装置,利
用马格努斯效应在适合风况下可为船舶提供额外推进力,可根据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自动调节转速和偏
转角度,降低同等航速下主推进系统所需的输出功率,达到节约燃油成本及减少排放的目的。
福建船政积极推进该项目的研发设计、物资采购及建造工作,在分段建造、船台合拢等方面环环相扣,通
过统筹资源、工序前移和优化特涂工艺等,大幅缩短货油舱特涂周期,并顺利完成了新增风帆基座从而加
大船台搭载压力等挑战,系列船的建造质量与速度均比首制船有大幅度提升。
在 18500DWT 油化船系列船的建造过程中,福建船政创新采用“三地协同推进”模式,统筹马尾事业部、
东南事业部等主力厂区资源,形成“攻坚+经验输出+追赶超越”的良性竞争格局。同时,依托造船一体化
平台建设,实现材料设备精准管控,质量管理全面线上化,关键数据可采集、可量化、可应用;引进“小
组立智能焊接生产线”“先行小组立智能焊接工作站”等智能化生产线,可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实现
对生产线信息的监视和控制,还能进行精确、高效的切割加工及零件信息喷码作业,推进“制造+智造”
有效融合,完成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跨越。
6. 芜湖造船厂 18600 吨化学品船获两家船级社认证
近期,芜湖造船厂自主研发的 18600 吨级化学品船获得挪威船级社(DNV)和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
原则性认可证书(AIP),该型船为获得认证的第四型芜船自行研发船型。
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以及对安全无懈可击的追求,芜湖造船厂立足自主研发,
联合日本 iFTC 对 18600 吨化学品船的船体型线进行精益求精的设计,寻求最优解。采用 CFD 迭代优化船
体线型,配备高效螺旋桨及先进节能装置 eco-stator,满足 IMO EEDI Phase 3 要求并留有裕度。总纵弯矩
减小,空船重量约减轻 80 吨。该船型较国际同类产品,在同等航速条件下功率消耗显著降低 7%-8%,燃
油经济性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劲。同时,技术团队将对全船主要机电设备实施系统性配置优化,通过
创新管路设计及高效大流量货泵系统的应用,大幅降低建造成本。
18600 吨级化学品船是芜湖造船厂自主研发的全新船型,标志着其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建造总包商向具备自
主设计与建造能力的“设计建造总包商”的战略转型。目前,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化学品船船东的关注。此
次的认证,不仅检验了公司的设计能力,更见证了芜湖造船向自主研发、去碳化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当
前,芜湖造船厂正加速推进自主研发设计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级标杆产品,以创新驱动
持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芜湖造船厂近年来积极实施向外拓展战略,构建 “1+2+N” 的发展格局,以芜湖本部为核心,勾勒出周
边多基地、多研发发展的蓝图,其中三点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新能源船舶,安徽海智装备研究院、
上海海智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高端船舶开发。同时,迭代核心设施增加两座船台及两个不锈钢车间,
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引领,建设智慧工厂。芜湖造船厂将坚定不移地秉承 “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品牌理念,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产
业布局,丰富产品结构,专注于核心产品品质提升,为客户提供更卓越、更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