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船舶市场及行业动态(2025-6-29-~ 2025-7-6)
发布时间:
2025-07-07 11:29
1. 两家船东共 9 艘!黄海造船获“最大”箱船订单
黄海造船连获两家船东总计 9 艘集装箱船订单,刷新集装箱船建造纪录。据悉,荷兰冷藏运输公司 Seatrade
近期与黄海造船签署了 2+6 艘 2800TEU 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其中前两艘计划于 2027 年交付。新船将配备
1000 个冷藏插座,完全契合 Seatrade 的特定需求。预计每艘新船造价约为 5000 万美元,备选订单确认生
效后交易总金额将达 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8.72 亿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2600/2900TEU 集装箱船
新造船价格约为 4500 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4125 万美元增加 9%。
这是 Seatrade 订造的最大集装箱船,公司总裁 Yntze Buitenwerf 已经证实了这份订单。据了解,目前 Seatrade
船队中运营的最大集装箱船为黄海造船建造的系列 10 艘 1800TEU 冷藏集装箱船,其中前 4 艘已经交付运
营,后续还有 6 艘将在 2025 年至 2027 年陆续交付。Seatrade 是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公司。在
专业冷藏运输和物流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凭借“快速、直达、专属”的理念,Seatrade 的客户可以信
赖准时交付货物。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并运营 50 艘专业冷藏船或冷藏集装箱船。
除了 Seatrade 的订单之外,黄海造船最近还获得丹东海运 1 艘 2700TEU 集装箱船订单,新船计划在 2028
年交付,具体价格尚未披露。
对于黄海造船而言,这批新船订单是其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据了解,黄海造船始建于 1944 年,近年来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围绕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在大型
客滚船、客货船、多用途重吊船、大型远洋渔船等领域,走出一条具有黄海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黄海
造船已发展为我国重要的客滚船、多用途重吊船及特种船舶建造基地。
在集装箱船领域,黄海造船一直以建造 1800TEU 及以下集装箱船为主,这也是黄海造船近年来的主力船
型。自 2022 年起,黄海造船批量承建系列 1800TEU 集装箱船订单,实现了 1800TEU 集装箱船生产经营的
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及专业化。目前 3000TEU 以下支线集装箱船市场,黄海造船手持订单
量排名全球第一位,共计 34 艘。连同最新订单在内,目前黄海造船手持订单共计 83 艘 222.69 万载重吨,
其中包括 34 艘集装箱船、17 艘多用途重吊船、10 艘化学品船、16 艘杂货船、4 艘敞口散货船、2 艘其他
船型,交付安排一直延续至 2028 年。
2. 10 艘!黄埔文冲再获德翔海运集装箱船订单
德翔海运最近在黄埔文冲下单订造 5+5 艘 5000TEU 集装箱船,新船将采用传统燃料,预计将在 2028 年第
二季度交付。
每艘新船造价约为 6250 万美元,备选订单确认生效后交易总金额将达 6.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4.78 亿
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传统燃料 3700/4500TEU 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 6050 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
的 5950 万美元基本持平。
据了解,德翔海运于 2001 年 3 月 2 日创立,是一家专注在亚洲地区的集运公司,主要在亚洲地区拓展业
务。近年来,德翔海运持续推出全新的远洋航线以扩大服务网络,在 2021 年将贸易航线拓展至新西兰及
加拿大,2022 年扩展至英国、荷兰、德国、比利时及美国东岸,2023 年又开辟了印尼、东非航线。去年
11 月,德翔海运在香港交易所正式上市。
2024 年,德翔海运实现营业收入 13.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3%;权益股东应占利润 3.66 亿美元,同比增
长 1666.9%。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德翔海运拥有 46 条航线,其中独立运营 11 条、联营 22 条、舱位
互换 10 条、舱位租赁 3 条,网络覆盖全球 20 个国家及地区的 61 个主要港口。
德翔海运的船队以支线船为主,但近年来该公司也在逐步布局中大型船市场。2021 年德翔海运在成立 20
周年之际,向外高桥造船订造 6 艘 7000TEU 集装箱船,这是其迎接新的 20 年首批中长程航线船。去年,
德翔海运还在外高桥造船订造 3 艘 14000TEU 集装箱船和 3 艘 7092TEU 集装箱船,这是其首次订造万箱船。
德翔海运也是黄埔文冲的“老客户”,此前在黄埔文冲下单订单的 5 艘 1900TEU 集装箱船和 3 艘 2700TEU
集装箱船已经全部高质量交付,为德翔海运的运营船队添加新生力量。2024 年 9 月,德翔海运又与黄埔文
冲签署 2 艘 4300TEU 集装箱船建造合同。
据了解,作为中国船舶集团属下骨干造船企业、也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建造单位,黄埔文冲具有丰
富的船舶建造、修理经验,产品质量受到全球船东认可。在支线集装箱船领域,黄埔文冲市场占有率长年
位居世界第一。
黄埔文冲在去年开始进军中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去年 1 月,黄埔文冲首获泰国宏海箱运集团(Regional
Container Lines,简称 RCL)4 艘 4300TEU 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以此为开端,2024 年在 4300TEU 及以下
支线集装箱船领域,黄埔文冲承接新造船订单 24 艘,手持订单 48 艘,两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
今年年初,黄埔文冲更成功接获首份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与希腊知名航运公司 Danaos Corp 的两艘 9200TEU
甲醇预留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标志着黄埔文冲向“建设国内领先船舶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将有
力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不含最新订单在内,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埔文冲手持订单共计 112 艘 472 万载重吨,其中集
装箱船 55 艘、散货船 22 艘、LPG 船 14 艘、多用途船 11 艘、海工船 4 艘、其他船舶 6 艘,交船期排至 2029
年。
3. 4 艘!韩通船舶重工再获埃及船东散货船订单
埃及船东 National Navigation Company(NNC)在韩通船舶重工增订两艘 82000 载重吨 Kamsarmax 型散货
船。这两艘新船预计分别于 2028 年 9 月和 11 月交付,具体金额并未公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82000-84000
载重吨 Kamsarmax 型散货船新造船价格为 3650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3750 万美元相比下降 3%。此次签
约是 NNC 与韩通船舶重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的第二次合作。2024 年 4 月,NNC 曾向韩通船舶重工订造
两艘同型船舶,计划于 2026 年交付。
NNC 成立于 1981 年,是埃及最大的海运公司,专门从事国际港口之间的干散货运输。官网数据显示,NNC
旗下拥有一支由 14 艘船舶组成的船队,挂埃及船旗,其中包括 13 艘散货船和 1 艘 3013TEU 集装箱船。
NNC 的订单符合埃及政府未来几年振兴国家船队的规划。此前,埃及已制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使其船队
年轻化,到 2030 年将其下属公司的船舶数量增加到 30 艘以上,以提高包括谷物和石油产品在内的战略物
资的运输能力。
82000 载重吨散货船是韩通船舶重工的主力船型之一。据了解,韩通船舶重工经营风格稳健,以其高质量
的产品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其主要产品集中在散货和液货船两大船型及海工产品,散货如
38000-208000 载重吨各类型船舶,液货船系列从 MR、LR1、LR2、苏伊士、VLCC 油船全系列。
目前在韩通船舶重工总计 100 艘 1113.2 万载重吨手持订单中,82000 载重吨散货船多达 44 艘,这还不包
括 NNC 的最新订单;此外还有 32 艘 63500 载重吨 Ultramax 型散货船、2 艘 Newcastlemax 型散货船、6
艘 VLCC、4 艘苏伊士型油船和 12 艘 21000TEU 集装箱船,交船期排至 2029 年。
4. 3 艘!韩华海洋再获希腊船东 VLCC 订单
希腊船王 Evangelos Marinakis 近日确认执行在韩国韩华海洋(Hanwha Ocean)的备选订单,增订第三艘
VLCC。Marinakis 旗下 Capital Maritime 在今年 4 月与韩华海洋签订 2+1 艘 VLCC 建造合同,最新生效的
正是其中备选船舶,造价约为 1.275 亿美元。新船将配备脱硫装置,预计全部 3 艘船都将于 2027 年交付。
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315000-320000 载重吨 VLCC 新造船价格约为 1.26 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30 亿
美元下滑 3%。
这是 Marinakis 三年来首次在韩国船企订造油船。据了解,Marinakis 在去年重返 VLCC 建造市场,在大连
造船下单订造了 6 艘 307000 载重吨 LNG 双燃料 VLCC,这批新船计划在 2026 年至 2027 年间陆续交付,
每艘造价约为 1.4 亿美元。
而在大连造船的订单之前,Marinakis 上一次订造 VLCC 要追溯到 2020 年 12 月,当时其子公司 Capital
Maritime 在韩国现代三湖重工订造了 4 艘 VLCC,新船在 2022 年交付。
据了解,Evangelos Marinakis 是 Capital Maritime 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由 Marinakis 家族控制的 Capital
Maritime 集团在 2025 年管理着一支由 146 多艘船只组成的混合船队,包括油船、集装箱船、LNG 船、LPG/
液氨运输船、LCO2 船、海工船和干散货船。
Marinakis 是近年来活跃在新造船市场上的主要希腊船东之一。自 2022 年起 Marinakis 已经订造了多达 91
艘新船,船型涵盖集装箱船、油船、LNG 船、LPG 船和平台供应船(PSV)等。
不含最新订单在内,截至目前韩华海洋手持订单共计 111 艘 1533 万载重吨,其中 LNG 船 67 艘、集装箱
船 18 艘、油船 14 艘、LPG 船 10 艘、海工船 1 艘,交船期排至 2028 年。
5. 上船院 MASS 提案获得 IMO 会议采纳
6 月 18 日-27 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 110 届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由中船
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提交的 MSC 110/5/10 号提案《关于 MASS(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结构、
分舱、稳性和水密完整性的建议》被会议采纳。
该提案由上船院牵头,联合浙江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公
室等单位共同提出,对 MASS 规则第 19 章“结构、分舱、稳性和水密完整性”所涉及的船舶稳性控制及
功能要求进行了梳理及优化。上船院与该章节的起草方欧洲委员会(EC)以及挪威等相关国家代表充分讨
论,对该章节的核心要义达成共识,完成对该章节的修订并被大会采纳。
下一步,非强制性 MASS 规则将于 2026 年的 MSC 111 届会议上完成修订,并提前开展经验积累期(EBP)
的框架讨论,计划于同年的 MSC 112 届会议上完成 EBP 的框架制定。
未来,上船院将持续进行 MASS 研发和工程实践,依托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联合国内优势力量,持续
为 MASS 规则的制定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 世界首艘!LCO2/甲醇运输两用船设计获批准
近日,日本商船三井与三菱重工集团旗下三菱造船联合开发的液态二氧化碳(LCO2)/甲醇运输船获得日
本船级社(ClassNK)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在同船型中为全球首例。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化学品的技术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备受关注的应用方式之一,当前,通过回
收捕获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合成甲醇的供应链正在推进中,而合成甲醇也被寄予厚望,有望作为助力
航运业脱碳化的重要船用燃料。
本次获得认证的 LCO2/甲醇运输船是在低压 LCO2 运输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可实现去程运输二氧化碳原
料、回程运输合成甲醇的双向物流模式。目前,使用二氧化碳或甲醇专用船分别运输上述货物,在航程中
必然有一半时间处于空载状态。如果能实现兼用设计,则可避免空载航行,整体运输效率将大幅提升。
商船三井与三菱造船将以此次概念研究中获得的知识与技术课题为基础,继续推进 LCO2/甲醇运输船的开
发,并与供应链相关企业及其他合作伙伴展开协作,以实现 LCO2/甲醇运输船的商业化为目标。据了解,
商船三井已经在 2024 年 9 月参股美国合成燃料/甲醇企业 HIF Global LLC,积极推进合成燃料/合成甲醇以
及二氧化碳供应链建设。HIF Global LLC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专注于在北美、南美及澳大利亚开
发、生产和运输合成燃料/合成甲醇。
此次新船开发有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性,为实现这些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商船三井也将继续加
速开展二氧化碳原料运输及合成甲醇的开发与供应工作,为实现其在“环境愿景 2.2”中提出的“2050 年
集团整体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助力构建低碳/零碳社会。
三菱重工业集团正在实施能源转型战略,作为其中一环,三菱造船除传统造船业务外,还致力于运用以造
船为基础的船舶海洋工程技术,推动日本以及全球海事产业的发展。本次合作开发 LCO2/甲醇运输船即为
其中一例。此次与商船三井的合作也体现了三菱重工集团的开放协作理念。未来三菱造船将继续构建全球
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引入外部专业知识,积极推进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CCUS)价值链的构
建,并将自身的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更多客户。
关键词: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