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宇造船”成历史?或更名为“韩华造船海洋”
据韩国专利厅(KIPO)近日透露,大宇造船已于上月 27 日申请了名为“HSME”的商标权。对此,韩国
造船业界人士表示,考虑到 DSME 是大宇造船海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英文名称的
缩写,“HSME”应该是指“韩华造船海洋(Hanwha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
大宇造船最初创立于 1973 年,在 1994 年被并入大宇重工。1999 年底大宇集团破产解体后,2000 年在从
大宇重工分割出来的造船业务基础上,成立了大宇造船,随后进入债务重组,2001 年完成债务重组后由韩
国产业银行接手管理并推进民营化。在此之后,大宇造船已经连续 22 年处于以韩国产业银行为首的债权
团管理之下,作为控股股东的韩国产业银行持有大宇造船 55.7%的股份。
去年 9 月 26 日,大宇造船的最大股东韩国产业银行(KBD)与韩国军工企业韩华集团(Hanwha Group)
签订了包括 2 万亿韩元有偿增资方案在内的有条件投资协议(MOU)。经过详尽的尽职调查等程序后,12 月
16 日,大宇造船与韩华集团子公司 Aerospace 等正式签订了发行相当于本公司 49.3%股份新股的合同。大
宇造船将通过第三方分配有偿增资方式,以每股 19150 韩元的价格向韩华集团发行 104438643 股大宇造船
普通股票。根据当天签订的合同,韩华集团将购买约 2 万亿韩元(当时约合 14 亿美元)规模的大宇造船
股份,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
不过,尽管此次签订了正式的收购合同,但要真正履行合同,尚需得到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的
批准,并通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企业合并审查,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EU)、日本、
中国、新加坡、土耳其、越南、英国等。
2. 新时代造船获希腊船东 4 艘苏伊士型油船订单
近日,希腊船东 George Economou 通过旗下子公司 TMS Tankers 在新时代造船下单订造 4 艘 157000 载重
吨苏伊士型油船。这份订单在 12 月 7 日签署,其中前 2 艘将在 2024 年交付,另外 2 艘将在 2025 年交付。
预计每艘船的造价接近 7000 万美元。另有消息称,这 4 艘新船每艘造价约为 7200 万美元,4 艘船订单总
价值约为 2.8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9.90 亿元)。
新时代造船今年承接的新船订单主要为集装箱船,在今年接获的 39 艘新船订单中,多达 20 艘为集装箱船,
此外还有 7 艘原油船、10 艘化学品船和 2 艘 LR2 型成品油船。
新时代造船手持订单共计 85 艘约 1043 万载重吨,包括散货船 24 艘、化学品船 19 艘、集装箱船 31 艘、
原油船 7 艘、成品油船 4 艘,交付安排一直延续到 2026 年。
3. “海洋垃圾制氢船”来了?韩国研制环保新概念船型
为加快新一代绿色环保船舶技术开发,抢占氢能船舶市场的制高点,韩国政府决定研制海洋垃圾制氢船,
为此将斥资 500 亿韩元(约合 4000 万美元),联合官、产、学、研各领域的 20 多家机构参与技术开发和
建造,在 5 年内完成这一项目。该项目为“海洋浮游垃圾回收处理环保船舶建造及实证事业”,由釜山大
学氢能船舶技术中心企划,于 2021 年 2 月被选定为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多部门共同事业,由韩国
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海洋水产部共同主管,由釜山、蔚山、庆南 3 个广域地方自治团体共同推进,包括
三星重工在内的 20 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技术开发,预计在 2026 年春完成船舶建造,然后经过 1 年左
右的示范运行和实证阶段,从 2027 年开始投入运营。
海洋垃圾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据推算,在太平洋上的漂流海洋垃圾达 1 亿吨以上,每年还
有超过 800 万吨的塑料垃圾不断流入海洋。该船是全球首次尝试建造从海上回收垃圾然后在船上进行一站
式处理的特种船。釜山大学氢能船舶技术中心称,韩国将采用全球最高水平的环保造船技术建造该船。该
船可将从海上收集的垃圾在船上碎成粉末,然后将其作为热分解工程原料使用制氢,所制氢能用于氢燃料
电池的氢源,再生成船舶所需的电力。其核心技术是,利用船用 LNG 燃料拥有的零下 163 摄氏度的冷能,
将回收的垃圾冷冻并粉碎。
目前全球特别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地都在积极开展“垃圾制氢”技术研究。这是一种比“绿氢”更环保
的方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成本更低,在一些地方还能获得额外的垃圾处理费补贴,所以也可以称
为“零成本”制绿氢。目前,英国 Powerhouse Energy 公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都已研发出可以将塑料
垃圾转化为燃料的技术,将被粉碎的垃圾加热至 982.22 摄氏度左右就会产生合成气体,此类气体中含有氢、
甲烷和一氧化碳,可用于发电,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分离出氢,并将氢用于为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
4. 日本船企联合研发世界首艘 A-FSRB 获 NK 原则性认可
1 月 5 日,日本邮船 NYK 宣布其参与研发的世界首艘氨气浮式储存再气化驳船(A-FSRB)获得日本船级
社(NK)原则性认可(AiP)。这艘 A-FSRB 由日本邮船与日本船厂(Nihon Shipyard,NSY)以及石川岛
播磨重工(IHI)合作开发。
氨气在燃烧时不排放二氧化碳,因而被视为理想的新一代燃料。目前,日本正在开发火力发电厂氨燃料混
合燃烧发电的技术,这是一种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一代创新热力发电技术。另一方面,在现有火
力发电厂使用氨气时也存在一些障碍,例如为新的陆上设施(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获取土地的问题,
以及初期投资成本过高。
A-FSRB 是一种海上浮式设施,可以接收和储存通过船舶运输的液化氨气,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和再气化,
然后输送到岸上管道。与建造陆上储罐和再气化工厂相比,A-FSRB 具有建造时间短、成本低的优势,预
计将能加速推动氨燃料应用,并有助于氨气这种新一代环保燃料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由于目前没有关于氨气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的国际统一公约和条例,因此需要在设计中反映出氨气的特定
要求。三家合作公司和日本船级社确定了各种意外事件的全面风险,并从初期审查阶段开始确定技术问题。
这些风险是用差距分析方法确定的,该方法确定了常规船舶和浮式结构物(重油、LNG 等)之间的差异,
并评估其影响。
今后,各方将致力于与主要客户——日本国内电力公司合作,研究 A-FSRB 的安排和引入,以及相关法规,
同时评估 A-FSRB 的经济效益。合作伙伴希望利用这一新设计为日本国内电力公司正在进行的火力发电厂
引入氨燃料混合燃烧提供解决方案,促进能源工业的脱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