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君正船务是上海君正物流全资子公司,是全球领先、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液体化工品船运服务商,也
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全球化航线经营能力的液体化学品船船东,还是中国船东协会液体化工品运输分会主
任单位。上海群正船务目前共运营各类化学品船 84 艘,总载重吨 131.3 万吨。主要运营航线为国内沿海、
台海航线、远东至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至远东、欧洲近洋和全球航线,经营品类主要包括各类液体化学
品,TDI、MDI、PO 等高端危险液体化学品,酸类,成品油,食用油以及动植物油和其它特种化学品等货
物。而川东船舶重工是国内最早建造化学品船的船厂之一,已为全球主要化学品船船东建造过不同类型的
中小型化学品船 60 多艘,具有丰富的化学品船建造经验。从 2004 到 2010 年,川东船舶重工为上海君正
船务先后建造交付了 6 艘 3000 吨级至 9000 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开启了西南地区建造万吨轮的先河。
2. 大岛造船获商船三井第二艘风帆辅助推进散货船
8 月 10 日,日本商船三井宣布在大岛造船下单订造第二艘配备硬翼帆式风力推进系统“Wind Challenger”
的风帆动力散货船。这艘 62900 载重吨散货船预计将在 2024 年交付,由商船三井全资子公司 MOL Drybulk
运营,负责为美国可持续木材生物能源生产商 Enviva 运输木屑,以减少可持续木质颗粒和生物燃料在海洋
运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除了商船三井和大岛造船共同开发的“Wind Challenger”技术之外,该船还将搭载英国旋翼帆制造商 Anemoi
Marine Technologies 开发的旋翼帆装置,这两种技术都将通过利用风能减少排放,总共可以减少约 20%的
温室气体排放。
据了解,商船三井的“Wind Challenger”系统通过可伸缩的硬翼帆利用风能作为额外推进力,这种硬翼帆
宽 15 米,长度在 23-54 米之间,使用纤维增强塑料(FRP)以兼顾强度和重量。硬翼帆将设置在船首附近
的甲板上,顶部传感器检测风向和风力,即使是侧风和逆风也能自动控制帆的方向和高度。与同等级别的
传统船舶相比,预计硬翼帆系统能够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量 5%-8%。
此前,商船三井已经于 2020 年 12 月在大岛造船订造了首艘风帆动力散货船,该船全长 235 米,宽 43 米,
载重量 99000 吨,预计在今年 10 月交付运营,届时将租赁给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用于为东北电力公司的
火力发电厂运输煤炭。商船三井计划率先在新建散货船上使用风力推进装置,并逐渐扩大到油船及其他船
型上。该装置能够根据风的强度在 4 个阶段中进行自动伸缩,并可以自动旋转以调整到可以充分利用风力
的方向。未来,船上将可以选择安装 1 至 8 个风帆装置,如果搭载 4 个风帆装置最多将能够减少 30%的能
源消耗。
3. 江南造船推出中国风帆智能助推船概念设计
绕市场做研发,江南造船顺势推出自主设计的“江南智能风帆”,并基于“中国江南型”大型液化气体船
(Very Large Gas Carrier, VLGC)品牌 PANDA 系列,适时推出了中国智能风帆助航船概念设计——江南
风帆助航船(Wind Boosted Panda™),以节能降耗和减少 GHG 排放为近期目标,以自主设计中国智能风
帆产业化为远期目标,不断创新新技术来提高船舶综合竞争力。
江南造船推出的“江南智能风帆”是基于最先在上海崇明一带使用的防沙平底木船(沙船)上用的风帆原
理自主设计。沙船属于平底船,稳性较好、船速较差,因吃水浅阻力相对小,用多桅多帆,根据风向操控
绳索从而改变风帆受风面的朝向。早期风帆是固定帆,将风帆固定在一根桅杆上。这种风帆存在着明显的
缺点,只能接受顺风,逆风则无法行驶。而且中国早期风帆帆由于帆面材料、骨架材料的原因,导致整帆
重量较重,扬帆需要大量人力。
而在科技创新的今日,“江南智能风帆”基于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展风帆空气动力特性评估及翼型参数选择,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可随航线上风速、风向角的变化,智能调节帆面受的风力攻角,使风帆产生最佳的助
推效果,并排列风帆组合的各帆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选取风帆布置的最佳位置。
对风帆助航系统开展整体规划,结合航线数据库开展风帆助航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和环保效益分析,预计在
左右舷侧安装 1 对江南智能风帆后,满载工况设计航速航行,BF5 级风下最佳角度来风可节能 4%。而且
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让船员操作灵活简单,还可以根据空气吃水的要求自动降低高度、收放自如。
面对恶劣海况,可快速收放并储存风帆,以确保船舶安全性。风帆帆面材料选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在保证
风压下的结构强度要求下,开展整帆轻量化设计。“江南智能风帆”安装简单便捷,无需进坞安装,可根
据船东需求随时随地安装。
未来“江南智能风帆”可以形成模块化设计,由基本帆板组成,适配不同大小的船型排列组合,缩短研制
周期,为船东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投资回报,为全球航运减排事业不懈努力。
4. 交付 35 艘船!扬子江船业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上半年造船业务收入 85 亿元、新船交付量 35 艘,毛利 11 亿元,面对新冠疫情影响,扬子江船业集团依
旧表现出色。近日,扬子江船业集团发布了 2022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70%至 97
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归属股东利润同比增长 32%至 12 亿元,毛利同比增长 64%至 14 亿元,与收入增长保
持一致,而毛利润率相对保持在 15% 左右。
其中,上半年扬子江船业集团核心造船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78%,至 85 亿元人民币;2022 年上半年船舶交
付数量创纪录,达到 35 艘,高于 2021 年上半年的 23 艘,船厂产能得到了充分利用,符合公司 2022 年交
付 70 艘船舶的目标。造船业务毛利同比增长 68%至 11 亿元,但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润率从 2021
年上半年的 14%降至 13%,但仍高于 2021 年下半年的 11%。
同时,扬子江船业集团航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7%,至 5.61 亿元人民币,主要受益于租船规模扩大和租金
上涨的推动;由于散货船租金提高,航运业务毛利同比增长 45%至 2.26 亿元,毛利润率从 2021 年上半年
的 38%小幅上升至 40%。
扬子江船业集团继续保持强劲的财务状况,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集团净现金为 37 亿元,通过分拆子公
司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Yangzijiang Financial Holding Ltd.)向股东分配了近 200 亿元的净资产。
今年迄今为止,扬子江船业共计接获 18 艘新船订单,总价值 10.9 亿美元,现有手持订单 134 艘总额 81.3
亿美元。集团以其技术、质量和按时交付为后盾,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从正在进行的造船业上升周期中获
益,并将其立足点扩展到清洁能源领域。
随着造船业向脱碳转型,扬子江船业集团已积极进军清洁能源领域,并在 7 月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
得了 4 艘 LNG 动力 8000TEU 双燃料集装箱船的订单,该船将搭载 GTT Mark III 技术,并配备氨预留燃料
舱;此外还获得了 2 艘 36000 立方米液化乙烯(LEG)运输船订单。
在港口拥堵和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航运业有望保持旺盛。考虑到欧洲的煤炭补充需求,以及中国
激增的煤炭需求支撑经济复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对航运业的近期前景仍持乐观态度。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在
清洁能源船舶技术方面持续的创新和不断扩大租船船队,为股东提供可持续的回报。
任乐天表示,“公司最近赢得了建造绿色船舶的订单,比如 4 艘 8000TEU 的 LNG 双燃料集装箱船,这表
明我们在逐步打破由韩国船企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垄断。我们的团队在研发和技术上已经有了突破,使我们
能够在这个领域竞争。我们有信心在清洁能源等高附加值船型上不断创新突破,建造更大、更复杂的船舶。
有了更优化的工作流程、绿色船舶的新机遇和更强大的董事会,我对扬子江船业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