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船三井将在大岛造船建造第二艘风帆动力散货船
日本商船三井将在大岛造船建造第二艘配备了硬翼帆式风力推进系统“Wind Challenger”的风帆动力散货
船。近日,商船三井全资子公司 MOL Drybulk 与可持续木材生物能源生产商 Enviva 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将提供一艘环保型散货船,以减少可持续木质颗粒和生物燃料在海洋运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艘 62900 载重吨散货船将由大岛造船建造,计划在 2024 年下水交付。该船将利用英国旋翼帆制造商
Anemoi Marine Technologies 开发的旋翼帆技术,以及商船三井的和大岛造船共同开发的“Wind Challenger”
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将通过利用风能减少排放,预计平均总共可以减少约 20%的温室气体排放。
据了解,“Wind Challenger”系统通过可伸缩的硬翼帆利用风能作为额外推进力,这种硬翼帆宽 15 米,长
度在 23-54 米之间,使用纤维增强塑料(FRP)以兼顾强度和重量。硬翼帆将设置在船首附近的甲板上,
顶部传感器检测风向和风力,即使是侧风和逆风也能自动控制帆的方向和高度。与同等级别的传统船舶相
比,预计硬翼帆系统能够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量 5%-8%。
此前,商船三井已经于 2020 年 12 月在大岛造船订造了首艘风帆动力散货船,该船全长 235 米,宽 43 米,
载重量 99000 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交付运营,届时将租赁给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用于为东北电力公司的
火力发电厂运输煤炭。商船三井计划率先在新建散货船上使用风力推进装置,并逐渐扩大到油船及其他船
型上。该装置能够根据风的强度在 4 个阶段中进行自动伸缩,并可以自动旋转以调整到可以充分利用风力
的方向。未来,船上将可以选择安装 1 至 8 个风帆装置,如果搭载 4 个风帆装置最多将能够减少 30%的能
源消耗。
2. 外高桥造船再获宏海箱运 2 艘 7000TEU 集装箱船订单
5 月 24 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泰国宏
海箱运集团(Regional Container Lines,RCL)再签 2 艘 7000TEU 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型 7000TEU 集装
箱船由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船舶总长 272.5 米,船宽 42.8 米,型深 24.6 米,结构吃水
15 米,满足国际海事组织 Tier III 排放要求和 EEDI 三阶段标准,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面对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中船贸易和外高桥造船主动作为,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与船东保持
着高效沟通,为合同顺利签署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笔订单使得中船贸易/外高桥造船自 2021 年进入该型船
舶领域以来累计承接 34 艘,目前外高桥造船手持该型船订单牢牢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当前疫情形势依
旧严峻,此次成功签约对于进一步稳定企业连续生产,提振新造船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船贸
易还将继续联合集团旗下船企深度耕耘东南亚集装箱船市场,为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3. 总计超 80 亿元!江南造船再获 4 艘 LNG 船订单
近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 ADNOC 旗下航运和海运物流部门 ADNOC 物流与服务公司(ADNOC L&S)
重返江南造船增订 4 艘 17.5 万方 LNG 船,最新的订单单船价格略高于今年 3 月前 2 艘的约 2 亿美元。至
此 ADNOC L&S 已经在江南造船投资超 1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0.02 亿元)订造 6 艘 17.5 万方大型 LNG
船。投资建造大型 LNG 船是 ADNOC L&S 更广泛的增长和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新建 LNG 船运力均为 17.5
万方,远远大于 ADNOC L&S 现有的 13.7 万方 LNG 船船队。新船将成为 ADNOC 的 2030 年增长战略关
键推动因素,支持其现有 LNG 业务及其扩大 LNG 产能的雄心。
据 ADNOC 介绍,新船的发动机技术将大幅降低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并与创新的空
气润滑系统相结合,进一步将油耗降低至少 10%。这些船舶还将配备部分再液化系统,从而进一步减少排
放并保护货物。
ADNOC 成立于 1971 年,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有石油企业,也是世界一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集团公
司,其产品链涉及到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的几乎所有领域和每一品种。2016 年底,ADNOC 整合了旗
下 3 家子公司,成立航运和海事物流子公司 ADNOC L&S,并拥有中东地区最大、最多样化的船队,将原
油、精炼产品、干散货、集装箱货物、LPG 和 LNG 运输至全球市场。2020 年,ADNOC L&S 启动了一项
战略增长计划,以扩大和多样化其航运船队,并为其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同时支持和促进 ADNOC 上
游生产能力的增长以及下游和石化业务的扩张。
凭借 ADNOC L&S 的订单,江南造船成为国内第一家承接 MARK III 薄膜型大型 LNG 船的船厂。这也是
中国在大型 LNG 船领域的第一个面向纯国际市场的订单,开创了中国船企在大型 LNG 船建造领域与国际
头部油气公司直接合作的先河。
4. 中船租赁将在武船集团订造 4 艘 1100TEU 集装箱船
近日,中国船舶租赁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Fortune Vcontainer Carriers 已与 ASL NAVIGATION
成立一家合营公司 CA Shipping,以收购和经营船舶。CA Shipping 或其代名人将作为买方与中国船舶集团
旗下武昌船舶订立买卖协议,订造最多 4 艘 1100TEU 支线集装箱船,总代价最多为 9192 万美元,每艘船
价格 2298 万美元,预计新船将在 2024 年 1 月 31 日至 2024 年 8 月 31 日期间交付。
CA Shipping 由 Fortune Vcontainer Carriers 及 ASL NAVIGATION 分别拥有 60%和 40%股份,是中国船舶
租赁的间接非全资子公司。Fortune Vcontainer Carriers 是中国船舶租赁于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
主要从事提供租赁服务。ASL NAVIGATION 是香港注册成立的航运业务公司,由 ASL Shiping LImited 全
资拥有。
5. 造船业首次!大宇造船采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大型船模
大宇造船 5 月 24 日表示,公司与全球 3D 打印专业企业美国英格索尔机床公司(Ingersoll Machine Tools) 合
作,成功制作了 ABS 塑料复合材料 10 米试验用双尾鳍船(Twin Skeg) 模型。这是造船业首次采用 3D 打印
技术 FDM 熔融沉积成型工艺(FDM)制造出非木材材料模型船舶的成功案例。
据大宇造船介绍,造船厂为了建造新的船舶,会制作按比例缩小的模型船舶,在大型水池中提前对船舶运
动、航速、推进功率等航行性能进行测试验证。此前,用于这种模型试验的大部分模型船舶都是用木头制
作的,仅制作模型船舶就需要 3 周左右的时间。而如果采用 3D 打印技术,模型船舶的制作时间最多可以
缩短 40%,对于船东临时提出的测试要求,也可以迅速、灵活地应对。如果利用无人自动化系统,对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用 ABS 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船舶防水性能得到提升,
模型船舶在完成测试后,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具有环保优势。
大宇造船表示,此次采用 3D 打印技术成功制作模型船舶,是通过公司位于京畿道始兴市的研发中心拥有
的拖曳水池、综合水池等尖端研究设施,将此前积累的多种船舶结构振动相关研发成果和经验融为一体的
结果。大宇造船始兴研发中心位于首尔大学始兴校区内,占地面积 49620 平方米(约 15000 坪),于 2018
年 7 月开工建设,2020 年 8 月建成,是大宇造船未来海洋技术开发的中心,主要由拖曳水池及模型工作室、
综合水池、消声水池、智能船舶岸基控制中心以及舰艇作战系统实验室、环保燃料陆上试验所(LBTS)、油
压试验水筒等组成。
负责此次模型船舶试制品制作的英格索尔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目前正在多种制造业领域“嫁接”3D 打印
技术。今年 5 月初,该公司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复合材料展览会(JEC World 2022),向
业界展示了此次模型船舶的制作过程,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英格索尔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与大宇
造船的此次成功合作,将成为包括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International Towing Tank Conference) 在
内的整个业界宣告 3D 打印时代开始的创新案例。”
据悉,除大宇造船外,现代重工也在与各方合作加快推进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今年 2 月 8 日,现代重工
与蔚山信息产业振兴院(UIPA)、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KITECH)、韩国 3D 打印融合技术协会、韩国船级
社(KR)、Hankook Steel co.,LTD 等机构签订了“造船海洋领域 3D 打印事业开发业务协议”,包括推进
3D 打印船舶模型制造事业、推进造船海洋领域 3D 打印铸造品实证事业、实施船用“3D 打印机”以及 3D
打印船用零部件的开发事业等。现代重工希望通过 3D 打印多种船用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节省时间和成
本,此外,船舶在航行中进行修理维护时需要更换主要零部件时,船用“3D 打印机”可以在船上立即制
造零部件进行更换,从而改善搭载备用零部件带来的运输量减少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