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 艘 20 亿元!马尾造船获地中海航运集装箱船大单
地中海航运与马尾造船签署了 4+6 艘 1800TEU 曼谷型支线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新船将采用传统燃料动力,
符合 Tier III 排放标准和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计划在 2023 年下半年交付。估计每艘
船造价超过 3000 万美元。据悉地中海航运最初在去年年底与黄海造船协商订造 10 艘 1800TEU 集装箱船,
当时每艘造价约为 2900 万美元。不过,最终地中海航运选择与马尾造船签约,并放弃了黄海造船。马尾
造船已经证实了这份订单。马尾造船母公司福建船政已经确认今年一季度与地中海航运公司签订了 4+4+2
艘 1800TEU 集装箱船合同。此外,福建船政还与东太平洋航运公司签订了 6+4 艘 2900TEU 集装船合同,
将由马尾造船建造。
马尾造船与地中海航运这 4 艘新船在今年 2 月 28 日签约,交付时间分别定在 2023 年 7 月、8 月、10 月和
12 月。这是自去年双方合作后,地中海航运在马尾造船的第二份新船订单。另外地中海航运去年还在马尾
造船订造总计 4 艘 3700TEU 集装箱船。其中 2 艘为 LNG 动力,每艘造价超过 7000 万美元,计划在 2024
年交付。马尾造船目前手持订单共计 53 艘约 122.18 万载重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去年以来陆续承接的支
线集装箱船订单。
近两年来,地中海航运一直活跃在新造船和二手船市场上,快速扩张船队。除了支线船之外,此前地中海
航运传出将在中韩三家船厂订造 28 艘中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的消息。据了解,地中海航运已经与新时代造
船签约订造 14 艘 8000TEU 双燃料 LNG 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总价值约为 16.8 亿美元,这也是新时代
造船成立以来承接的最大一笔新船订单,另外,现代重工集团在 4 月 15 日宣布接获 6 艘 7900TEU 级 LNG
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据称船东为地中海航运。这 6 艘新船每艘造价约为 1.34 亿美元,总价值约 8.02
亿美元。地中海航运预计还将在青岛北海造船订造 8 艘 8000TEU 双燃料船。
2. 14 艘 107 亿元!新时代造船获地中海航运大单
地中海航运已经与新时代造船签署了 14 艘 8000TEU 双燃料 LNG 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新船将配备 B
型储罐,每艘造价略高于 1.2 亿美元,14 艘总价值约为 16.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7.24 亿元),成为新
时代造船成立以来承接的最大一笔新船订单。随着集装箱船订单激增,新时代造船重返这一船型市场,陆
续承接了来自希腊船东Chartworld的4艘13000TEU集装箱船,以及来自新加坡船东Eastern Pacific Shipping
(EPS)的 6 艘 7000TEU 集装箱船订单。
近两年来,已经超越马士基航运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地中海航运一直活跃在新造船和二手船市
场上,快速扩张船队,目前地中海航运旗下船队运营 664 艘船,总运力约 435.196 万 TEU,包括 325 艘自
有船舶和 339 艘租入船舶。同时,地中海航运手持订单数量也排名全球第一,共计 88 艘 124.05 万 TEU,
占现有船队比例 28.5%,几乎是排名第二的长荣海运(约 62.32 万 TEU)的两倍。如果加上新时代造船的
14 艘,地中海航运手持订单将超过 100 艘。数据显示,以地中海航运为首的集运公司在去年签下了创纪录
的新船订单,全年集装箱船订单量总计达到了 569 艘 430 万 TEU,合同价值高达 428 亿美元,这一订单水
平甚至比之前 2007 年 330 万 TEU 的纪录水平还要高出 29%,相当于截止 2020 年的 10 年间平均订单量的
3.5 倍。目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已经从 2020 年 10 月不到 200 万 TEU 的低点骤增至 650 万 TEU 以上,达
到自 2008 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比例高达 26%,创下 2014 年以来最高纪录。
3. 川崎重工获日本邮船第三艘双燃料 VLGC 订单
4 月 18 日,日本邮船宣布在日本川崎重工下单订造第三艘双燃料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 VLGC。与前两艘相
同,第三艘同样将由川崎重工坂出工场建造,计划在 2024 年交付。该型船配备了可以灵活运载 LPG 和氨
气的货舱,满足各种贸易模式。氨气不仅可以作为化学品和化肥的原料,而且由于在燃烧过程中不排放二
氧化碳,因此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零排放替代燃料,正引起广泛关注。
新船总长约 230 米,宽 37.20 米,深 21.90 米,夏季满载吃水 11.65 米,储罐容量 86700 立方米。该型船采
用 LPG 双燃料发动机,同时配备轴式发电机,在航行中利用从主机与螺旋桨相连的轴向旋转发电,无需使
用通常航行中的柴油发电机,因此除了少量引燃燃料(pilot fuel)之外可以实现纯 LPG 燃料运营。与使用
传统燃料相比,LPG燃料能够减少95%以上的硫氧化物排放,以及2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符合IMO 2020
硫排放法规要求,以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规定。此外,该系列船将采用氨燃料预留
(ammonia-ready)设计,遵循日本船级社发布的指导方针,并将获得日本船级社相应的船级符号,未来能
够使用氨燃料运营。
川崎重工表示,包括最新的这艘船在内,川崎重工迄今为止已经接获了 76 艘 LPG 船,其中 13 艘为 LPG
动力 LPG 运输船,能够运输氨气的新船型订单数量也已经达到了 6 艘。
4. 皓友造船接获 6 艘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
近日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举行与浙江恒州海运有限公司签订 6 艘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签约仪式。浙
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林,浙江恒州海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高平分别代表双方企业签字,签约双
方董事长金梅凤和严德利及船检、设计、监造及有关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据悉,皓友造船这次签约的 6 艘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分别为一艘 3000 吨、二艘 3508 吨和三艘 4170 吨,
其中 4170 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长 96.56 米,型宽 15.20 米,型深 6.80 米,设计吃水 5.50 米,航速 12.5
节,舱容量 5300 立方米,主机最大功率 2206KW。此次签约的双相不锈钢船型,也是皓友造船继 2206TEU
集装箱船舶和无限航区 16000DWT 货船后的又一新的船型,标志着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的建造水平再迈
向一个更高的智造水准。
5. 5 艘 10 亿美元!阳明海运宣布订造 LNG 动力集装箱船
阳明海运发布新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自造 5 艘 15000TEU 双燃料 LNG 动力集装箱船,将通过国际招标进
行采购,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家建造 LNG 动力集装箱船的集运公司。据了解,阳明海运研究建造 LNG 动
力船已久,去年 12 月就有提出建造 12 艘 15800TEU 双燃料集装箱船的计划,但未获董事会同意。此次确
定将订造 LNG 动力船,估计每艘造价比去年年底高出 2000-3000 万美元,从去年的近 1.7 亿美元提高到近
2 亿美元。作为对比,Zoidac Maritime 今年 1 月在韩国大宇造船订造了 6 艘 15600TEU 双燃料集装箱船,
当时造价为每艘 1.828 亿美元。近年来,LNG 动力已经成为集装箱船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燃料选择。自 2020
年 1 月以来,LNG 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增加了 5 倍,其中超大型集装箱船一半以上的手持订单采用 LNG 动
力或 LNG-ready 设计。根据统计数据,去年全年新船订单中约有 30%为 LNG 动力双燃料船。在今年一季
度,约有 57%的新船订单采用 LNG 动力,包括 10%同时采用了 LNG 动力和氨燃料预留(ammonia-ready)
设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将由 170 个港口可以提供 LNG 燃料加注服务。
除了 5 艘 15000TEU 集装箱船之外,阳明海运下一阶段还规划建造 1200~1800TEU 船,以满足 RCEP 商机、
东南亚区间接驳运输需求。总经理杜书勤此前表示,该公司会搭配现有船舶租约到期时间,确保建立适当
规模的船队服务客户,稳固市场地位,造船会按照自身需求完成计划。目前阳明海运旗下船队运营着 92
艘集装箱船,包括 50 艘自有船舶和 42 艘租入船舶,总运力约为 66.43 万 TEU,排名全球第 9 位,是 THE
Alliance 联盟中运力最少的成员公司。此外,阳明海运手持订单共计 5 艘 59300TEU,占其现有船队比例仅
为 8.9%。
虽然目前运力排名暂时位居第 9 位,但阳明海运手持订单远低于排名第 10 位的以星航运(46 艘约 39.36
万 TEU),以及排名第 11 位的万海航运(44 艘约 31.32 万 TEU)。加上手持订单,以星航运船队运力规
模已经远高于阳明海运,万海航运的船队规模也与阳明海运相差无几,而这两家公司自去年以来一直活跃
在新造船市场上。
6. 扬子江船业“云”交付 TARBIT 首制 13000 吨 ICE 1A 双燃料化学品船
4 月 19 日下午,扬子江船业举行 13000DWT 化学品船“BIT WAVE”号交船签字仪式。TARBIT 执行董事
TORKEL HERMANSSON 先生和 CHRISTER SVANSTROM 先生与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张涛先生、总
经理助理吉宏飞先生等通过视频连线完成“BIT WAVE”轮云交付,中间商 BRS 高级经理 Wilhelm Steien
先生和 BRS 上海代表处副总经理王长春先生通过视频连线一同见证。
这批 13000dwt 双燃料化学品船由上海欧得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为瑞典 TARBIT 船东定制设计开发,其首制
13000DWT 化学品船“BIT WAVE”,也是 YZJ 船业集团建造史上首艘以 LNG 为燃料的化学品船。该船
总长 129.99m,两柱间长 127.20m,型宽 21.50m,型深 11.40m,设计吃水 8.50m,配备 C 型罐。
是扬子江船业集团在该尺度化学品船中的首制双燃料船型。相比欧洲设计的同类船,本船具有更好的码头
适应性,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紧凑的尺度下,确保了装载能力达到更高舱容指标。本船采用新型直立
船首,在各种装载状态和风浪条件下阻力更低,航速油耗进行了优化。本船在 1A 冰区加强,双燃料推进
系统及双燃料锅炉结合惰性气体,轴带发电机 PTO/PTI/PTH 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在机电设
备和舱室布置上也树立了北欧高端化学品船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