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型船由上海船舶设计院提供设计,设置十四层汽车甲板,其中五层为升降或活动式甲板,具备
卓越的超高、超重滚装货物装载能力。多层汽车甲板适合装载氢能源汽车、压缩天然气(CLNG)汽车、
液化石油气(LPG)汽车等多种新能源车,部分甲板适合载运包装类危险品货物和冷藏集装箱,极大提升
货物装载的多元性和灵活性。除了采用 LNG 双燃料之外,该系列船还将具备氨燃料预留和甲醇燃料预留
设计。
3. 14 艘 150 亿元!集装箱船“订单潮”卷土重来?
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船东 Seaspan Corporation 在两家中国船厂下单订造了多达 10 艘双燃料集装箱船,包括
沪东中华 6 艘 LNG 双燃料 13000TEU 船,以及扬子江船业 4 艘甲醇双燃料 9000TEU 船。这 10 艘新船均
已经敲定了长期租船合同,其中 LNG 双燃料船由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租赁,将在 2027 年年初至 2028
年间陆续交付;甲醇双燃料船则由马士基租赁,计划在 2027 年下半年至 2028 年间交付。消息人士称,这
批 LNG 双燃料船价格在每艘 1.8 亿美元以上,甲醇双燃料船的单价则为 1.25 亿美元左右。以此计算,全
部 10 艘新船订单总价值达到了 15.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14.47 亿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LNG 双燃
料 13000/13500TEU 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为 1.7475 亿美元,自去年 7 月的 1.71 亿美元以来增加了 2%。同
时,7500/8500TEU 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从去年 7 月的 1.135 亿美元增加到了 1.145 亿美元。
如果这份订单得以确认,这将是 Seaspan 自 2021 年夏季以来时隔近三年再次重返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作
为全球最大的独立集装箱船船东,Seaspan 曾是集装箱船新造船的最大“投资商”。在之前集运市场繁荣
时期,Seaspan 于 2020 年至 2021 年间陆续订造了 70 余艘集装箱船,期间手持订单一度超过 80 万 TEU,
高居全球第一。截止 2024 年 3 月 31 日,Seaspan 的船队运营着 165 艘船,此外还有 23 艘在建集装箱船,
将在今年年内全部交付完毕,届时其船队运力将增至约 190 万 TEU。
除了 Seaspan 的订单之外,新加坡航运公司 X-PRESS FEEDERS 也在外高桥造船下单订造了 4 艘 11000TEU
甲醇燃料预留(methanol-ready)集装箱船,5 月 29 日,在当天命名交付的 7000TEU 集装箱船“罗盘座
(X-PRESS PYXIS)”号的基础上,外高桥造船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 X-PRESS FEEDERS 正
式签署 4 艘新船建造合同,开启各方合作新篇章。
这份订单的具体价格和交付时间并未公布。不过船舶经纪公司 MB Shipbrokers(原马士基经纪)透露,新
船将在 2027 年交付,每艘造价估计在 1.15 亿美元左右。以此计算交易总金额约为 4.6 亿美元(约合人民
币 33.33 亿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10000/11000TEU 传统燃料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为 1.325 亿美元,相
比去年同期的 1.295 亿美元增加了 2%。
本次签约的甲醇燃料预留(READY)11000TEU 大型集装箱船是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绿色环保型大
型箱船,基于 7000TEU 集装箱船设计优化而来,其装载货物更多、船坞利用率更充分,同时兼顾了航线
布置灵活、节能环保等优点,满足国际海事组织 Tier III 排放标准要求,船舶能效指数达到 EEDI 第三阶段。
该型船总长 299.9 米,型宽 48.2 米,型深 24.9 米,设计吃水 12.5 米,可装载 11000 个 20 英尺标准集装箱。
该型船是为客户量身定做,在常规燃料动力双岛设计的基础上,新增预留了甲醇燃料动力系统,将显著降
低船东后续进行绿色燃料改装的成本。该船配置了脱硫塔,以及挡风墙等多个脱硫、降碳、节能和减阻装
置,将极大优化快速性,在大幅降低油耗、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彰显外高桥造船致力于引领
航运绿色脱碳发展的决心和实力。
4. 恒力重工获希腊船东 2 艘 Kamsarmax 型散货船订单
希腊船东 Veritas Ship Management 在恒力重工下单订造 2 艘 82000 载重吨 kamsarmax 型散货船,每艘新船
造价约为 3800 万美元,交易总金额约为 76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51 亿元)。作为对比,目前一艘
82000-84000 载重吨 Kamsarmax 型散货船新造船价格为 3750 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3450 万美增加 9%。
官网信息显示,Veritas 是一家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在利比里亚注册成立。该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
理团队,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服务,确保客户高度满意。Veritas 旗下船队目前拥有 5 艘巴拿马型散货船和 1
艘灵便型散货船,在 2006 年至 2011 年间交付运营。此外,该公司去年 6 月曾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下单订
造 4 艘 63600 载重吨 Ultramax 型散货船,预计将于 2026 年交付。
Veritas 的订单使恒力重工 Kamsarmax 型散货船手持订单超过 40 艘,这是恒力重工的主力船型之一。据了
解,恒力重工于去年 5 月接获了来自海兴航运有限公司的 4 艘 82000 载重吨散货船订单,这是恒力重工首
份大型散货船合同,标志着恒力重工在投产不到 4 个月时间里迅速进入主流散货船建造行列。以海兴航运
的订单为开端,目前恒力重工 82000 载重吨散货船手持订单总计 40 艘 328 万载重吨,排名全球第三位,
仅次于新韩通船舶重工(43 艘 352.6 万载重吨)和中船澄西(40 艘 334.48 万载重吨)。而这之中还不包
括 Veritas 最新的 2 艘。
5. 上船院设计中国首型全球最大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签约!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中国首型、全球
最大 2 艘 740 箱纯电动敞口集装箱海船 GREEN SEALION D740 设计建造合同正式签约。该船的签约标志
着中国沿海集装箱船运营将进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中国航运绿色零碳
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该船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可航行于国内沿海航区,入级中国船
级社(CCS)。该船型充分彰显了“节能、环保、经济、高效、智能”设计理念,且在外观色彩与造型上
尽显环保与科技感,有望成为市场标杆船型。
全船设有约 740 个标准 20 英尺箱位,载重吨可达 9000 吨以上,有 4 个货舱和 7 个舱口,均为无舱盖设计,
减少装卸货与靠离泊时间;艉部设置电推舱,较常规动力船多一个货舱,具有更大的载货空间;艏部还特
别设置了减风阻型上层建筑,可有效降低振动噪音,提高船员工作生活的舒适度。
配置 10 个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该船充分考虑了电池的安全性,设有多级架构电池管理系统。箱式电
池的布置远离起居处所和货物区域,周边环境通风良好。锂电作为清洁能源,业界看好其在未来能源中占
有一席之地。随着换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该船型可大幅提升续航能力,有望产生更多应用场景,进一
步提升多元化减碳水平。
绑扎桥平台上方还配置了光伏系统,能够为船舶提供可再生能源。电池动力系统考虑冗余,故障模式下能
够维持有效推进,返回最近的港口。设置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合理高效运转电站负荷。船舶停靠在港口时,
可通过高压岸电充电或吊装箱式电池实现快速换电。配备了智能系统集成平台,具有实时船周视角、全天
候航行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驾驶模式切换等功能。岸基运维中心可对船舶设备进
行实时监测,并可进行远程遥控,为船舶营运及航行带来全新体验。采用双机双桨推进,提升复杂水域的
操纵性。推进系统配备了 2 台 875 千瓦永磁同步推进电机,最大航速 11.5 节,实现营运及靠泊装卸货零排
放。
6. “超级工厂”投产!百年芜船开启“由江向海”新篇章
经过 14 个月的精心筹备与建设,芜湖造船厂总投资 20 亿元的威海基地项目终于正式投产,这家拥有百年
辉煌历史的内河船厂,在威海开启了“由江向海”的全新征程。5 月 30 日,芜湖造船厂举行威海芜船船舶
制造有限公司投产仪式暨 ESG 战略发布会,首个毗海、绿色、智能、可持续性海工装备基地——芜船(威
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百年芜船实施向外借海借地战略的首个船舶建造基地,立
志打造成造船业首个“超级工厂”、“黑灯车间”。
芜湖造船厂按照“1+2+N”战略规划锚定百亿级发展目标,谋划借海借地,携手威海市经开区打造威海芜
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基地)。威海基地主要从事船舶建造、设计、修理及海洋工程装备、
海上风电装备开发,占地 46 万平米,拥有 1 座十万吨级船坞和 2 座五万吨级船台,主要建造 3000 车-9000
车汽车运输船和 50000 载重吨 MR 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 80 万载重吨,年产值 50 亿。
威海基地拥有 8 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内领先的智能切割下料车间、智能部件装焊车间,配置五大国内
首次应用技术即全面印字喷码技术、8 台机器人多枪头纵骨焊接技术、单龙门 8 机器人 T 排焊接技术、自
动下料分拣流水线、AGV 自动驳运机器人,搭配最先进的动态视觉技术、薄板激光复合焊技术,可实现
人机高度协同,整体节约人工约 40%,智能中控系统自行调配厂内资源,车间自动化率可达 80%。集成先
进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结合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堪称船舶行业的“超级工厂”。
芜船威海基地将利用原三进船业的 600 亩土地、3 万平方米的厂房资源。据国际船舶网了解,三进船业成
立于 2000 年 1 月,曾经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整船制造许可的外资企业,也是威海市最早引进韩国先进船
舶技术的现代化造船龙头企业,鼎盛时期拥有 120 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年产值近 30 亿元。然而受船市
低迷影响,三进船业在 2014 年 8 月进入破产重整法律程序。2016 年,重整之后的新三进船业再次开始了
新造船业务,之后三进船业共计交付了 14 艘新船,但在 2017 年 12 月之后再未接获任何新船订单,最后
一艘新船——11000 吨油化船“SANJIN 3025”号(由上海欧得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为新加坡船东
Oceantankers 设计)在 2020 年 12 月交付完毕。
在威海基地投产仪式上,芜湖造船厂董事长张钊表示,仅用短短 121 天,一座 8.7 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
就拔地而起、如期投产。从 2023 年 1 月,芜湖造船厂与威海经开区首次接洽,到 2024 年 3 月首块激光切
割钢板下线成功,历时 14 个月时间,在国内创造了项目落地效率领先、智能工艺领先的行业典范。
虽然芜船威海基地刚刚投产,但目前企业订单已经排到 2028 年。根据芜湖造船厂的规划,威海基地将建
造 MR 型成品油船和汽车运输船,其中 MR 型船是芜湖造船厂今年新开辟的船型领域,截至目前已获得 6
艘新船订单。
今年年初,芜湖造船厂“老客户”Union Maritime 在芜湖造船厂下单订造了 4 艘 49000 载重吨 MR 型成品
油船,新船将在 2026 年至 2027 年间陆续交付。这是芜湖造船厂首份 MR 型成品油船订单,而在此之前芜
湖造船厂承接的最大规模液货船订单是去年思多而特集团(Stolt-Nielsen)子公司 Stolt Tankers 订造的 6 艘
38000 载重吨成品油/化学品船,随后在今年 4 月,欧洲船东 EuroGreen Maritime 宣布订造 4 艘甲醇双燃料
MR 型成品油船,由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建造,预计在 2026 年上半年至 2027 年交付运营。除了 MR 型油
船之外,芜湖造船厂还计划将今年年初从国航远洋承接的 4+6 艘 89000 载重吨甲醇双燃料散货船建造项目
交给威海基地,这是芜湖造船厂建造的最大船舶,由威海基地承建,其中前 4 艘计划在 2025 年至 2026 年
间陆续交付。
随着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的投产,百年芜船正式迈入了“向江向河向海”战略的新征程。未来,
芜船将以 ESG 战略规划为蓝图,精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朝着
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实现长期的商业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增长,带动安徽、山东两省船舶产业链紧
密整合,打造以海洋经济为核心涵盖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为海洋强国、制造强
国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威海基地的建成不仅优化了芜湖造船厂的生产布局、更是芜湖造船厂进一步深化服务汽车物流出口服务的
重要保障基地,是芜湖造船厂走向深海的桥头堡,2028 年 500 亿战略产值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