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子公司Capital Maritime & Trading已经确认执行在大连造船的备选订单,
增订 2 艘 307000 载重吨 LNG 双燃料 VLCC。连同今年年初订造的前 4 艘,这 6 艘新船均将在大连造船天
津基地建造,计划在 2026 年至 2027 年间陆续交付。这批新船将配备 ME-GI 高压发动机,每艘造价据称约
为 1.4 亿美元,备选订单全部确认生效后交易总金额将达 8.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0.22 亿元)。作为参考,
据目前一艘传统燃料 315000-320000 载重吨 VLCC 新船价格为 1.305 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26 亿美元
增长 4%。VLCC 新造船市场在今年强势复苏,结束了多年的“订单荒”。今年前 4 个月全球 VLCC 新船
订单已经达到了 28 艘,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 18 艘和 2022 年全年的 3 艘。截至目前,VLCC 手持订单共
计 50 艘,其中多达 38 艘由中国船厂建造,其次是韩国船厂的 8 艘、以及日本船厂的 4 艘。
VLCC 是大连造船的传统优势船型,早在 2002 年,大连造船就交付了中国第一艘 VLCC。自此之后大连造
船累计已经向国内外船东交付了 117 艘 VLCC,稳居国内船厂交付数量之首。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在目
前 VLCC 手持订单排名前五的单体船厂中,有两家都来自大连造船集团,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大船天津(9
艘)和排名第四的大连造船(6 艘)。目前大连造船集团手持订单共计 104 艘 1393 万载重吨,其中包括大
连造船 2 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1 艘加油船、1 艘穿梭油船、2 艘集装箱船、12 艘油船和 15 艘
17.5 万方 LNG 船共 33 艘,天津基地 9 艘油船、3 艘散货船和 12 艘集装箱船共 24 艘,以及大连造船山船
重工 21 艘油船、2 艘集装箱船、5 艘敞口船和 19 艘集装箱船共 47 艘,交船期已经排至 2028 年。
3. 黄埔文冲抢占绿色船舶市场
5 月 17 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塞浦路斯
Lemissoler Navigation 公司在广州成功签订 4+4 艘甲醇双燃料 65000 载重吨散货船项目建造合同。这是国
内首批甲醇双燃料 65000 载重吨散货船项目,标志着黄埔文冲进入甲醇双燃料散货船建造新领域,进一步
巩固了在绿色船型建造的国际领先地位,扩大了在散货船领域的市场份额。
该型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设计,总长 199.9 米,型宽 32.26 米,型深 19 米,配置 2*1200
立方米甲醇燃料舱,双燃料主机自由端驱动新型轴带发电机。该发电机不同于传统的抱轴式轴发和齿轮箱
PTO 驱动轴发,具有机舱空间利用更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等技术优势。由于发动机、管道、燃料储罐
等成本增加,这批甲醇双燃料 Ultramax 型散货船的单船造价可能远远超过 4000 万美元。以此计算,备选
订单确认生效后交易总金额将超过 3.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3.18 亿元)。作为参考,目前一艘 61000-64500
载重吨 Ultramax 型传统燃料散货船新造船价格为 3400 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3300 万美元增长 3%。
不包括最新订单在内,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埔文冲手持订单共计 91 艘 345 万载重吨,其中
集装箱船 46 艘、散货船 16 艘、多用途船 14 艘、拖船 7 艘、LPG 船 5 艘和其他船舶 3 艘,交船期排至 2028
年。
4. 中集太平洋海工再获两艘 40000 方 LPG/液氨运输船订单
近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太平洋海工”)与欧洲船东签订的的 2 艘 40000
立方米 LPG/液氨船备选订单宣布生效,这标志着中集太平洋海工在液氨运输船设计、建造方面的实力得
到船东的充分认可。今年 3 月,双方签订了 2+2 艘 40000 立方米 LPG/液氨船订单。该系列船包括备选订
单在内共 4 艘,与目前中集太平洋海工在建的 4 艘 40000 立方米 LPG/液氨运输船为同一船型,预计将于
2028 年交付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中集太平洋海工的订单是 Capital Gas 首次在中国船厂下单订船,该公
司现有的其他在建新船全部由韩国 HD 现代集团旗下船厂建造,包括 HD 现代三湖重工 4 艘 17.4 万方 LNG
船、HD 现代重工 2 艘 88000 方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以及 HD 现代尾浦 4 艘 45000 方 LPG 船和 4
艘 22000 方液化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
作为新一代中型 LPG 运输船,该船采用 LPG 双燃料推进,配备了 MAN 的高压 LPG 双燃料主机,有效减
少了运营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另外,该船配置三只 IMO Type A 型货舱,有效节省了舱容,提高了
船舶的经济性能,而且还可以装载 LPG、液氨、氯乙烯单体(VCM)等多种液化气货物,满足换货运输
的多样化需求。
液氨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能源、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液氨运输船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中集
太平洋海工是中小型液化气船、LNG 加注船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液化气船领域 16 年,能为客户
提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专业液化气运输解决方案。针对此次项目,中集太平洋海工承诺将全力以赴,
确保按时交付高品质的液氨运输船,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5. 多种因素助推箱船市场集中下单!
博亚国际海运已经与江南造船签署了 2+2 艘 14000TEU 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建造意向书,新船将使用传统
燃料并安装脱硫装置。预计前两艘将在 2027 年年底前交付,每艘造价至少 1.5 亿美元,备选订单确认生效
后总金额将达 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34 亿元)。
作为参考,目前一艘传统燃料 13000/13500TEU 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 1.48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42
亿美元增加 6%。这批 14000TEU 集装箱船属于江南造船主建产品,由江南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型高
效、绿色、节能环保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型。其中,首制船 H2789 于今年 3 月正式开工。
而今年博亚国际海运的这份最新订单也正值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降温,结束了过去三年的“订单潮”。克
拉克森的数据显示,今年前 4 个月集装箱船新船订单仅为 29 艘,远远低于去年前 4 个月的 79 艘,而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同期订单量都超过了 200 艘。
今年的 29 艘集装箱船订单全部由中国船企承接。另外在今年的新船订单中,只有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
曾于今年 1 月在扬子鑫福和江南造船各订造 6 艘 13000TEU 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其余 17 艘则是来自中
小型船公司的中小型船。
不过,消息人士称未来几个月集装箱船领域可能又将迎来一波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总计多达 50 艘超 75 亿
美元(约合人民币 541.77 亿元)。除了博亚国际海运之外,包括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ONE、德翔海
运在内的多家船公司都准备订造新船。其中,中远海运集团据称将在外高桥造船订造 10 艘 11000TEU 级
集装箱船,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订造 12 艘 14000TEU 级船。中远海运集团考虑为新船配置甲醇双燃料,
每艘 11000TEU 船造价将达 1.6-1.7 亿美元,14000TEU 级船价格将达 2 亿美元。
同时,达飞也计划订造多达 12 艘 14000TEU 级集装箱船,以及“数量未定”的 4000TEU 和 8000TEU 船。
达飞的新造船询价尚处于初期阶段,该公司还未决定是否为新船配备 LNG 双燃料或甲醇双燃料推进装置。
另外此前有消息称,德翔海运与外高桥造船签署了建造意向书,将订造 2+2 艘 14000TEU 和 2+2 艘 8000TEU
集装箱船。如果这份订单得以敲定,这将是德翔海运船队中最大船舶,也是该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首次订
造万箱船。
6. 4 艘 35 亿元!江南造船获今年中国造船业首份 VLAC 订单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子公司 ADNOC Logistics & Services(ADNOC L&S)已经通过其
与万华化学的合资公司 AW Shipping,在江南造船下单订造 2+2 艘 93000 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
建造合同。这批 VLAC 将配备 B 型液货舱,每艘造价约为 1.2 亿美元,备选订单确认生效后合同总价值将
达 4.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4.65 亿元)。其中前两艘将在 2026 年交付,据称江南造船已经设法为这两艘
船“挤出”较早的交付时间。这将是今年中国船厂承接的首份 VLAC 订单,打破韩国造船业今年在 VLAC
建造领域的“垄断”地位。
据了解,VLAC 在今年成为新造船市场热点,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 VLAC 新船订单已经达到了 24 艘,
超过去年全年 21 艘,然而这 24 艘新船订单全部由韩国三大船企承接。在这一船型现有 45 艘手持订单中,
仅有 6 艘是江南造船在去年承接,其余 39 艘正由韩国三大船企建造。
与此同时,这份订单也将标志着 ADNOC L&S 首次进军 VLAC 市场。据了解,ADNOC L&S 在今年年初
传出将订造新一批液化气船的消息,当时报道称该公司计划订造 6+4 艘 17.5 万方 LNG 船和 4 艘 VLAC,
并正在向中国和韩国船厂询价。这是 ADNOC L&S 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液化气船订造计划。ADNOC 是
阿联酋的国有石油企业,成立于 1971 年,以产油量而言是阿联酋最大、全球第 12 大石油公司,其产品链
涉及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化工的几乎所有领域和每一品种。2016 年底,ADNOC 整合了三家子公司
ADNATCO、IRSHAD 和 ESNAAD 创建 ADNOC L&S,向全球客户提供石油、天然气和石油衍生产品,
拥有并经营着阿联酋最大的运输船队。
7. 增至 8 艘!AAL 在黄埔文冲增订多用途重吊船
塞浦路斯 SCHOELLER GROUP 旗下新加坡子公司 AAL Shipping 重返黄埔文冲,再订 2 艘 32000 载重吨超
大型多用途重吊船。最新的 2 艘 Super B 级多用途船将分别命名为“AAL Newcastle”号和“AAL Mumbai”
号,将在 2026 年前交付。每艘船的最大起重能力将提高到 800 吨,而之前 6 艘同型船每艘最大起重能力
为 700 吨。最新的 2 艘订单在 4 月 26 日正式签署,当天黄埔文冲举行了 AAL 首艘多用途船“AAL
LIMASSOL”号(H2469)命名仪式。随着最新订单的签署,AAL 在黄埔文冲订造的 Super B 级多用途船
数量将增加到 8 艘。这些船舶将使 AAL 的船队总运力达到 83.18 万载重吨。
据了解,Super B 级多用途船由 AAL 的工程和商业团队与关联公司 Columbia Shipmanagement 合作设计。
这将成为 AAL 船队中“第三代”多用途船(MPP),具有创新设计、重型起重设备以及优化的 MPP 货物
接收和处理能力。新船满足 IMO 即将生效的碳排放法规,此外还将采用其他新技术以符合 AAL 的数字化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系列船将有能力在一次航行中安全容纳超过 6 万货运吨(FRT)的货物,146x 26 米的大甲板空间将配备
独特的可伸缩浮筒,能够进一步增加装载空间,并允许某些货物在需要时安全地悬挂在甲板上,例如风力
涡轮机叶片等。由于船桥和起居区位于船舶前方,船员将拥有清晰的航行能见度,并且对货物高度没有物
理限制。此外,这些船舶还可以开放舱口盖航行,从而能够安全地存放极高和超大尺寸的货物。船舶长度
接近 180 米,最小吃水 6.5 米,因此可以停靠在更小、更偏远的港口,非常适合在专门的大型项目中使用。
沿船舶左舷放置了三台重型起重机,每台起重 400 吨,组合起来最大起重能力达 800 吨,串联起重可以由
1 号和 2 号起重机以及 2 号和 3 号起重机组合完成。这使得货物可以在船前部和后部装载,优化甲板空间
和容量,省时省力。起重机设计延伸范围可达 35.7 米,具有更高的起重能力,在装载大型和/或重型设备
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甲板下将有两个箱形货舱,一个尺寸为 68 x 25 米,另一个位 38 x 25 米,高
度 15.6 米。由于没有中心线隔板,货舱的设计可完美容纳干散货,并针对危险 IMO 货物的装载进行了优
化。
该型船将配备 7380kW 的双燃料甲醇预留(methanol-ready)型 MAN 主机,由 2x1700kW 和 1x1065kW 辅
助柴油发电机提供支持。船舶将符合 HPSCR、EEDI 第三阶段和 NOx Tier III 标准,预计服务速度为 14.5
节。船上还将安装现代压载水处理系统,以及创新的船体涂层,可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总体而言,该型船能够满足最高的自动化和排放标准,并符合 IMO 关于排放和环境保护可持续性的
规定。